专业介绍
1、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经教育部批准设有“3+1”培养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信息通信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浙江省精品课程)、随机信号原理、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信息论与编码、移动通信(浙江省精品课程)、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就业去向:本专业学生在现代信息处理、传输、交换、通信设备与系统等方面研究、开发、设计能力很强,深受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技术研发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华为、大唐等设备制造商,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贝尔等外资企业。学生毕业后也可报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研究生继续深造。专家谈专业:通信技术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技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信息通信领域中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目前,该专业已与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如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华为通信、中兴通信、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能得到良好的实际锻炼,就业前景良好,工资待遇也很高。在校生谈专业:作为通信工程的学生,我们不仅抱有严谨、踏实、刻苦的态度,还需要较好的数理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通过学习通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逐步掌握很多通信实验设备的操作,制作电子小设备,如实验课上可以亲手设计并制作电子计算器、数字电子时钟、抢答器、遥控玩具车等很多有趣的电子产品,很具有成就感。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出活生生的实物,这种快乐的学习经历是其他专业的同学难以体验到的。我们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范围也很广。
2、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口径最宽的专业。培养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及相关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具有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是就业面宽,岗位适应能力强,通信理论基础扎实, 具有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知识背景以及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面向为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公司、信息家电公司、国防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工作。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线性电子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路、通信原理、通信安全、无线通信、3G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信息网络基础、光通信与光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3、信息安全专业
培养目标: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首批特色建设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信息安全学科是一门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法律和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等,主要研究信息安全保障的科学与技术。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具有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及测评与维护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方面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或企业中从事科研、生产、运行、维护、营销或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务实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电路与电子学、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网络攻防实践、通信网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信息安全工程与测评实践等。就业去向:信息安全专业与政府、国防、金融、电子商务等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可在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等领域,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行业等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工作职位除了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咨询师和系统安全管理员外,也可以是通信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信息系统分析师等。也可报考信息安全、计算机或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4、信息对抗专业
培养目标:信息对抗专业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能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产业及其相关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及其对抗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对抗策略、网络对抗技术、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工程设计与应用、攻防策略与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脉冲与数字电路、线性电子电路、通信电路、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原理、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信息对抗概论、网络安全与防护、通信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我校以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为基础,以通信对抗和网络对抗为重点,培养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人才。学生在系统掌握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着重掌握通信信号的截获、定位、处理、干扰等前沿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扎实的通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信息技术领域各类公司、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去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各领域(包括雷达、通信、信息对抗、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科研院所、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军事、政府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电子对抗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研究生。
5、通信工程中外合作
项目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英国东伦敦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方)、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UK(英国东伦敦大学)(外方)
办学层次和类别 :本科学历教育
专业设置 :通信工程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采取“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第四年取得英方签证后赴东伦敦大学学习,如未能取得签证继续在国内完成学业。毕业时,符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和授予学位条件的,将授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第四年赴东伦敦大学学习、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同时授予东伦敦大学的移动计算与通信理学学位。
招生方式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第一批招生(理工),英语单科不低于100分。
收费项目和标准 :在国内学习期间学费20000元/学年、住宿费1200元/学年,在国外学习期间学费目前约9000英镑/学年。
项目优势 :通信工程专业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老牌优势专业之一,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具备教育国际化的扎实基础,承担学校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留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该专业毕业生前途宽广,30%的学生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一步深造,20%的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45%的学生进入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与信息类大型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IT相关岗位就业,5%的学生考取公务员或自主创业。 该项目的英方合作高校——东伦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按行业最新国际标准建设的教学和实验设施,超过80%的担任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教师不仅拥有博士学位,且具备行业工作经验,90%以上的教师具有“英国计算机协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英国高等教育学院”等一种或数种会员资格。在每5年由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QAA)进行的“研究评鉴RAE”活动中,最近一届东伦敦大学在“通信、文化和传媒”领域的研究成果有20%获得最高的“国际领先(4星)级”评定(在原创性,重要性和严谨性方面世界领先)、60%获得“国际优秀(3星)级”评定。
导师名单:姚英彪 吕秋云 周洋 许晓荣 胡淼 曹海燕 卢旸 尚俊娜 赵知劲 曾然
详细介绍:
姚英彪,男,博士,副教授,湖北松滋人。1998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6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多媒体信号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开设“信息论与编码”、“电路分析”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接入网”等课程,正在主持校教改重点项目1项。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和省科协人才项目各1项;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防预研项目、企业横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EI检索10余篇。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研究方向:媒体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设计。
胡淼(1982-),男,副教授,浙江温州人。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成员。2003年、2008年在浙江大学光电系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博士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2010年晋升副教授。2007-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相关科学研究。2011年获浙江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
从事光通信、光电检测等领域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总装备部国防预研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学预研项目2项,浙江大学合作项目3项,企业合作横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基金1项,参与完成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第一作者被SCI收录3篇,EI收录7篇。先后于2010年、2011年分别荣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本科生浙江省获“新苗人才计划”立项3次。近年来涉足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2013年正主持国防军工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1项、浙江大学合作项目1项,参与项目多项。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光通信、光电检测、消费电子、视频监控。
曹海燕(1975-),女,副教授 ,安徽枞阳人。2000年、2003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学士与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7月始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至今。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分别是:《60772067:空时相关衰落上MIMO-OFDM系统中空时频码设计与性能分析》,《10776007:遥测数据编码及加密技术研究》;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Y1093935,差分酉空时调制系统的多符号序列检测及性能分析》。
近年,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电子学报》和《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ation》发表论文数篇,被EI检索数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宽带无线扩频通信理论、无线分集技术、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以及MIMO与空时编码理论。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尚俊娜(1979-),女,副教授,河南开封人。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参与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现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横向课题2项。在各类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译著2部,申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省部级奖3项、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项。现从事通信信号处理,卫星导航的研究。
招收硕士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通信信号处理。
赵知劲(1959-),女,教授,浙江宁波市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信号处理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同行评议专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于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3年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先后于1997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11年分别荣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2年、1984年和2009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硕士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1993-1994年和2003年两次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在德国达姆斯达塔工业大学和爱朗根大学进行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盲信号处理的研究。
长期从事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并已完成省部项目7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厅局级项目5项、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重点科研预研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并已完成“十五”国防重点预研项目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1项,近几年涉足研究领域为通信信号处理、盲信号分离、认知无线电。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4篇,EI收录40篇。获省部级奖3项、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项。
由赵知劲指导郎涛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郭殿武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别获2005年度和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由赵知劲指导彭振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汪百川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2011年度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