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导师介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256

专业介绍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校重点专业、校十大金牌就业专业。本专业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0人,博士学位教师占80%以上,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工3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1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本专业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共有31个学科和专业实验室,图书资料17.5万册,拥有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加工”实验室和“机电工程综合”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参加诸如“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斯特林发动机大赛等各种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本专业目前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数十家校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保障。本专业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多数毕业生去往国内机械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及大型合资企业,每年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近几年考研录取率都保持在都在25%左右。



2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现代汽车作为方便、安全、快捷、舒适的代步工具和货运工具,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由于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渗透作用,如对钢铁、石化、橡胶、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业的带动作用,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更得到公认。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的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围绕汽车研究、设计、制造而形成的汽车制造业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需要大量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本学科始建于2004年,2011年取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重点专业”,201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车辆工程专业开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吉利集团、浙江银轮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汽车行业企业联合建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教学实践平台。本学科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科方向互相支持且稳定的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师三十余名,其中高级职称十余名,具有博士学位二十余名

3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海洋工程系成立于20119月,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术教研队伍,拥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12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列入浙江省151人才9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并且拥有“轮机与港口机械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以及“海洋机电装备技术”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海洋工程系的建立旨在“围绕国家海洋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服务浙江省海洋经济为目标,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海洋工程系现拥有“海洋机电装备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并拥有“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目前共设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机电装备设计与制造”、“海洋流体动力学技术”以及“船港机械装备技术”,各研究方向均已稳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主要有:方向一海洋机电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二海洋流体动力学技术;方向三船港机械装备技术。各专业方向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目前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稳定的学科建设队伍。海洋工程系目前建有“船港机械装备技术研究”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船用动力产业”浙江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图书资料17.5万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及开展科技创新的平台。近三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项目21项、发明专利21项、三大检索论文一百余篇。


导师名单:陈志平  王桥医  季国顺  陈 磊  褚长勇  李志华  龚友平  毛 洁  孟庆华     孟爱华  周东辉  倪 敬   苏少辉

详细介绍:




陈志平

     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机电工程专业和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层次人才,浙江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及机械、天文技术与方法等。1988.9 — 1992.7就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9 — 1995.2 浙江大学机械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3 — 2004.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天文技术与方法博士。2007.3 — 2008.4 赴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天文系高级访问学者。自1995年起先后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教、讲师、CAD实验中心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机械系主任等职,2007年晋升为教授。 近年来负责完成了中科院创新项目子项“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国家重大工程LAMOST子项目“LAMOST项目圆顶内热分析和冷却方案分析”、国防科工委技改项目子项“光学悬丝吊架试验台开发”和“多径测量天线及天线座研制”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智能软件张紧索研究”和“大中心距钢带摩擦传动及应用研究”、企业项目“CANS”试验天线研制、“专用阵列天线研制”、“造纸机高精度‘O’型扫描架的研制”等。参与完成 “空间太阳望远镜(SST)低频频谱仪的研制”、“紧缩场缩比模型天线研制”、“军用3米车载天线研制”等项目。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结构分析与环境试验”的研究,参与空间天文与技术实验室的光学系统装校和检测;美国高访期间,主要参与MARVES、EXPERT等天文仪器的研制和技术攻关。

    目前负责的主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射电天线轮轨磨损机理及跟踪性能提高方法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长距离钢带精密摩擦传动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起重机多功能激光检测分析仪开发”和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全自动轴承套圈车削、检测及探伤成套生产线”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EI检索8 篇。


    主讲课程

    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现代仪器光学、电子精密仪器设计、现代传感器技术、智能仪器检测系统与处理等

    主要事迹

    陈志平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以教书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线,坚持成材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与指导时,不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意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科学素养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作为班主任,深入学生生活,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和处世能力薄弱的问题,采用团队管理和体育精神法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2009年获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在指导综合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并制定人生规划或职业定位,并坚持每年吸收68名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陈志平老师还以高度的敏锐感把握专业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由他负责完成了国防科工委技改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子项、国家重大工程LAMOST子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和企业项目10多项,参与了我国最大口径的50米和40米射电天线的分析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EI检索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学生评价

    ——陈老师上课与学生互动很积极,授课诙谐幽默,善于调动课堂氛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自己思考,授课不拘泥于课本,很好的做到了因材施教,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轻松上课。

    ——陈老师上课气氛非常好,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同学像对朋友一样,而且讲课时能让学生了解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至今对陈老师记忆犹新。

王桥医 

    男,教授,196610月生,湖南湘乡人,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获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出站博士后。1989年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1992年北京交通大学机车车辆专业硕士毕业。

    王桥医教授主要从事机电系统动力学、非线性振动、机械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摩擦润滑理论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十余项国家、省部、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计委重点项目、省科技工业攻关项目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Materials and Design》《Transa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摩擦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中南大学学报》《润滑与密封》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撰写专著一部《复杂机电系统工作界面多过程耦合模型研究》。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高速轧制界面非稳态润滑过程系统非线性振动与控制。

    Emailwangqiaoyi1989@163.com

李志华

    男,博士,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优化、CAD/CAE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子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多项企业委托等各类项目,获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5项,在《机械工程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等期刊上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主编教材1部,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

    联系方式:e-mail: D98LZH@263.net



周东辉 

     男, 特聘教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深海探测采样技术研究、深海勘查装备研制与技术服务,深海长期观测系统技术研究,机器人技术与机构学研究。承担并主持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课题和横向课题多项;获发明专利3项,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2011年);多次参加大洋深海科考工作,所研制深海探测采样装备在我国深海资源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承担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子课题“深海沉积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研制”。

e-mail:dhzhou@hdu.edu.cn



王文

    男,博士,教授,196811月出生。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几何量专委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机械动力学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2012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任教,其中:1998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2009-2010获国家留学基金公派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精密测量中心任访问学者;2012年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机电装备重大专项(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等20余项,主研(排名第2)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已研制成功复合式三坐标扫描测量机、多传感器集成的数控仿型铣床、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皮革高速数控裁剪机等多台套机电一体化装备。获中国专利授权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先后指导硕士生约50名、博士生15名。

    主要从事微纳米驱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多维微纳驱动技术与平台、多维微纳位移测量与电容传感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逆向工程扫描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多传感器集成测量技术与装备、逆向工程扫描技术与激光扫描机),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联系方式:0571-86919155
    电子信箱:wangwn@hdu.edu.cn
 

    个人主页:http://mypage.zju.edu.cn/wangwn, http://id.sciencenet.cn/u/wangwnzju

苏少辉 
      男,博士,1978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大批量定制、协同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ETO产品大批量定制的过程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一项、主持完成浙江省优先主题重点工业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二十余篇研究论文,其中EI收录十余篇。
    e-mail:sshhui@hdu.edu.cn


倪敬   
      男,1979年生,浙江金华人,博士,副教授,学院科研副院长。2006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从事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拉削装备自动化技术、带锯锯切技术、机械人应用技术和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工作,特别是在电液伺服同步驱动技术及系统应用、拉削自动化装备、带锯恒功率锯切技术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1 项、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 项、浙江省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1 项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 项;获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排名第3;共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14篇(EI收录10篇),出版专著1部(已出样稿),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项(已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已授权7项)。同时积极利用产生的科研成果与相关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合作,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实现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

    e-mail:nj2000@hdu.edu.cn

孟爱华
    女,博士,副教授,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智能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与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开发等方面研究。目前完成一项国家基金和一项浙江省基金项目;主持一项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已受理专利二十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4项。

  联系方式:E-mail: mengah@hdu.edu.cn;

    Tel: 0571-86878613

毛洁 

    女,197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英国Coventry大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磁流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反问题求解方法。在计算流体力学的程序开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2009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科技部ITER计划专项课题子项止一项,主持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轮机与港口装备技术”创新团队子项目一项,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一项。已经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完成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钱江人才项目一项,以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

相关成果发表在《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计算物理》,《仪器仪表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期刊上。

     E-Mail:maojie@gmail.com

   电话:0571-86878603




新闻来源:卓越学院招生网作者:摄影: